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51章 无线电(一)(1 / 2)

【要利用电磁波实现信息传递,首先得要能够产生携带你所想传递信息的电磁波。

有线电报在发报时,除了在电路中传递特定的电信号,其实也在无形中产生了特定的电磁波。

当导线中有变化的电流时,就会在其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电磁场,从而形成电磁波。

但是这种电磁波强度太低了,并且局限在电路导线周围。

所以实现无线电通讯的第一步是加强电磁波信号强度和传播距离。

以二战时期的无线发报机为例。

发报员通过电键来控制电路的通断。

按照点和划的不同组合,按下电键产生相应的电脉冲信号。

不过电键产生的电脉冲信号是低频信号。

低频信号波长很长,根据电磁辐射理论,天线的尺寸与发射信号的波长可相比拟时,才能有效地辐射电磁波。

以电键产生电脉冲的频率,与之相匹配的天线长度得达到约七十五万米。

这肯定不现实,而不用与之相匹配的天线,那电磁波传输的距离就比较近,就不能实现超远距离通信。

所以得要将发报员按下电键时产生的低频信号变成高频短波的信号。

无线发报机里的振荡器就是这个作用。

它的内部电子元件和工作原理较为复杂。

是基于电子管、电感、电容等元件组成的电路。

首先是电容,这是一种能够储存电荷和电场能量的电子元件,可以理解为非常小的电池。

它由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极板)和中间的绝缘介质组成。

这个绝缘介质可以是空气,也就是将电容的两个极板间隔开就行,而两个极板是导电材料就行,可以是铜。

当给电容加上电压时,电源会将电子从一个极板转移到另一个极板,使得一个极板带正电,另一个极板带负电,如此两个极板之间形成电场,从而储存电荷和电场能量。

当电容不再充电时,两个带正负电荷的极板会将储存的电荷释放出来,两个极板的正负电荷会趋于平衡,这就是电容放电的原理。

再接着是电感。

电感是一种借助电生磁原理,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并储存起来的电子元件,就是一个小铜线圈。

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磁场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推动电路中的电流。

将电感和电容接到一个电路中来。

先通电给电容充电,充满后切换开关,让电容和电感形成回路。

这时的电容就会因为正负电荷差开始自行放电。

同一时间电感流通过电容放出的电,形成电流流向的感应电动势,从而推动电流。

而电容放电过程中的电流是越来越小的,但是电容的两个极板正负电荷平衡停止放电时,电感的感应电动势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会继续像有惯性一般推动一下电流,从而让理应停止放电的电容又充了一下电。

充了一下电的电容两个极板正负电荷又不平衡了,就有了电势差,从而又能放一下电。

放电后,电感因为电流流向改变,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对电流的推力也会改变方向。

从而又因为带惯性一般给原本再一次放完了电的电容又充了下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