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鸣金收兵的金钟之声远远传来,清兵潮水一般的退了下去,红营的铳手和炮兵还在“照顾”着他们的后背,但战壕阵中,已是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响了起来。
侯俊铖也长长出了口气,十万清军,嘴上说的再怎么轻松、心里再怎么胸有成竹,真打起来总是会有些紧张的,军中将士们的心态和侯俊铖差不多,这算是红营第一次和清军主力大兵团作战,思想工作做的再好、必胜的信念再怎么坚定,上了战场面对铺天盖地、矢炮如雨、凶名远扬的敌人,没交上手之前,总是会七上八下的打鼓。
特别是那些清军之中投诚过来的解放战士,普通百姓培养的战士对于清军的大兵团没什么接触,反倒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而这些解放战士常年在清军之中,听到的都是清军的大兵团攻城掠地、战无不胜的事迹,多少都会套上一层滤镜,以至于影响作战的信心。
之前的军议之上,和清军主力大兵团的首战要怎么打,红营的参谋和军官提过不少意见,诈败诱敌之类的计划都已经完整的做了出来,但最后执委还是选定了这种筑垒深壕、硬碰硬打呆仗的作战形式,就是考虑到和清军大兵团的首战必须先把军中将士们的信心鼓起来,那就容不得一丝意外,必须以最稳妥的方式求取胜利。
信心不足的部队玩花活,指不定就会玩脱,哪怕几率再小,造成的后果也是难以承受的,红营此番把家底都搬出来,面对清军的大兵团却受挫甚至战败,影响之大,侯俊铖想都不敢想。
如今初战得胜,自然是能大大提振红营将士们的信心,这一仗只要清军啃不动红营的防线、袁州被红营攻陷,用事实证明红营已经足以和清军的百战主力抗衡并取胜,对红营来说便是大获全胜,军中将士对于清军大兵团的心理劣势便能彻底扭转,日后在战略战术之上,才能有更多大胆的选择。
只可惜初战失利,清军那边必然也会有许多将官清醒过来,他们求战渴战,但毕竟都是久经沙场、一刀一枪磨练出来的宿将,手下兵将也是常年跟随的本部兵马,可不是后世张灵甫那种靠着嫡系关系和“忠心”超然提拔起来的无能之辈,连军队都是抢了别人的,崽卖爷田心不疼。
喇布就是这样的将领,可自从喇布惨败之后,清廷就已经很清楚,这样的将领根本不是红营的对手。
这些宿将不管是为了保存本部实力,还是出于过往的经验,对红营战力的评估定然是又会上了一个台阶的,他们定然会更加的谨慎,红营就算再想整诱敌的花活,他们恐怕也不会上当,这场仗便只会在攻防拉锯之中迎来最后的结果了。
侯俊铖将视线投向远处的小山包,那里一众清军将领围绕着岳乐的王旗,显然是在紧急的商议着,侯俊铖轻轻吐了口气,猜测着:“清军也该看清了,要啃下咱们的阵地除非拿人命来堆,岳乐……你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