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1章 大朝会(上)(1 / 2)

京城,皇宫,乾阳殿。

万众瞩目的临时大朝会终于要召开了。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将棂花图案照入大殿内金砖铺就的光亮地板上。随着鸣钟击鼓声传来,早已等候多时的文武官员、宗亲勋贵便依照着品秩地位分别列队,井然有序,安安静静的走入了大殿内。

今日大朝会,皇帝因病不能上朝,由兵马大元帅、人族宗师陈庆之代为主持。在京的官员基本上全都到齐了,就连全国各地的地方长官如黑龙城城主徐尚、青龙城城主苏沐等也天南地北地赶回来了,另有周衍、唐龙等宿佬也受邀参会。之所以如此劳师动众,是因为这一次的大朝会,关系着所有人的未来、关系着所有人的利益、关系着此后朝堂的政治格局。说它乃是变天之局,那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皇帝无法理政,由于其之前迟迟未能立下太子人选,因此如今只能通过召开临时大朝会的方式,从皇帝的子嗣中选择一位出来履行“监国”之职。虽然说的是“监国”,但因为皇帝有很大的概率是醒不过来的,因此某种程度上讲,此次大朝会其实也是“国本之争”。当然,这话没有人说出口的,但心里面大家显然都是如此认定的。

因为此事来得过于突然了,这么大的事情,只透过一次大朝会便要决定下来,多少还是显得仓促了一点。只是,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些地方首长也不可能为此长时间滞留京城,荒废了政务的。因此大家倒是都希望此事能够尽快有个结果,然后安心地回去,继续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为此,今日大朝会,并没有安排任何其它议题,而是直奔了主题。

因为人数太多,乾阳殿尽管已经很大了,但也没办法让全部官员都进到殿中的,因此有很多官员只能站在殿外,从殿门口到台阶上再到广场上,都站满了人。一眼看过去,黑压压的人群中,文官们穿着紫色、绯色、绿色的官服,皇亲国戚及勋贵们则穿着明黄或蓝色的衣服,武将们有的黑色朝服、有的红色。五颜六色的样子,看起来倒是显得有些喜庆,然而实际上的气氛却很是严肃庄重的,因为这次朝会着实是事关重大。

这些日子以来,秦王府和宁王府自然都是动作频频的。而各种各样的信息更是充斥着整个京城上层。这里面,有许多很明显便是这两家故意放出来抹黑对方的。只不过,这种东西除了用来恶心人外,实质上的作用其实并不大。能当官的,都不是傻子,更不可能仅凭这种信息去做判断和决定。本来嘛,人无完人,谁身上还没有点不足为外人道的事儿呢?不过,前段时间,从宫中传出的那两名西域女子“畏罪自杀”的事情,倒确实是比较让大家震动的。这件事情,确实也引发了许多讨论,虽然并没有什么证据表明这事儿还有别的“内情”,但却很难不令人起疑的。此事也让许多人不可避免的心生反感,毕竟无论如何,“杀人”这种事儿,还是过于不择手段了。为上者,当以仁德得天下、治天下,上若好杀,非国之幸。谁会喜欢一个动辄滥杀的人来做君王呢?那也太危险了。

对于那件事情,秦王一系并没有做任何的回应。他们当然清楚这件事情对于秦王的伤害性有多大,但也明白无论怎么去辩驳,恐怕都是无济于事的。这是一笔糊涂账,别人并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来问罪于他,但却又在心里面认定是他做下了那些事,这委实是让人无语到了极点的。无奈之下,秦王府也只能选择不做回应。只是,原本作为嫡长子的那些优势,也因为这些事情,被消耗掉了许多。

站在大殿上的宁王眼神若不经意地瞥了秦王一眼,却见其一脸憔悴的样子,显然这段时间以来,是颇受折磨的。宁王微不可察轻轻一笑,收回了目光,转而望向台阶上的皇座,目光炽热无比。御座边,内廷总管汪直与其互视一眼后,又移开了目光,一甩手上拂尘,气运丹田,朗声道:“肃静。”声音远远的直通殿外,一时间乾阳殿内外尽皆安静了下来。

陈庆之见状,便朝左边横跨了几步,站到了御阶前。他先是朝着空落落的御座弯腰施了一礼,而后转身面向一众官员,朗声说道:“诸位,因陛下圣体抱恙,未能亲政。为免贻误国事,因此在陛下康复之前,需要暂时从陛下的子嗣中选出一位来代天子理政,是为‘监国’。今日朝会,就请诸位同僚尽疏己见,本着一颗公心,慎重的选择。以安社稷,抚民心。”

简单的说完今日的议题,陈庆之便退到了一旁。这么大的事情,他倒依旧是军人本色,并没有长篇大论,而是言简意赅,三言两语的就说完了。不过,大家本来就已经知道今日朝会的议题了,早就已经蓄势待发了。因此,陈庆之话音刚落,便有官员迫不及待的出班说话了。

“下官提议由秦王殿下代行"监国"之重责。殿下是陛下的嫡长子,所谓长幼有序,由其领受此职责,合乎宗法、国法,更是民心所向,如此最是稳妥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