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324章 新衙开来部院增(二)(1 / 2)

申时行通过朱翊釴向朱载坖提出建议,希望朱载坖能够帮助北直隶的百姓。

申时行倒不是仅仅凭着嘴说的,倒是提出了一整套的办法,申时行和王锡爵、许国、沈一贯等人在河间、保定、真定、永平等府深入考察之后,认为在北直隶推广棉花的种植是可行的,他们亲自勘察,甚至王锡爵自掏腰包从太仓老家请来会种植棉花的老农实地勘察之后发现,北直隶还是有很多地方适合种植棉花的。

申时行在奏疏中向朱载坖介绍,经过他们实地勘察,正定县多为砂质土壤,土壤大多也较肥沃,适宜种植棉花;赵县七成以上土壤肥沃,仅东面沙碱地无法种植;南宫县有红土、沙土以及混合的“两合土”,两合土最适合栽种,而西区土壤有碱质不适宜种植;而涞源县寒冷、多山、土壤贫瘠,便少产棉,整个北直隶的中南部都适合种植棉花。

申时行向朱载坖请求朝廷或者内承运库支援,主要是两地,第一就是棉花种子和农具还有纺织机械等,这些都要朝廷支援才行,主要是北直隶的百姓太过于贫穷了,如果没有朝廷的资助的话,仅仅依靠百姓的力量,是很难置办这些东西的,所以需要朝廷的支持。

而第二个问题就是申时行请求朱载坖发布严旨,严禁北直隶的私自阉割,私自阉割始终是北直隶最严重的问题,由于实在是太穷,入宫当太监在北直隶时一条很不错的出路,但是朝廷每年招收的宦官数量是很有限的,很多找不到门路的人只能私自阉割,以求能够入宫。

这会导致北直隶丧失大量的劳动力,之前朝廷也多次颁布严旨严禁私自阉割,但是效果并不好,到成化朝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私自阉割人群,涌向京师,不时聚集礼部或宫门喧扰请求收用,虽然朝廷和一些大臣屡屡上疏,要求严禁此事,但是内廷却利用自宫人众,屡求进宫的形势,顺势扩充了人手,导致朝廷严禁私自阉割的法令无法阉割执行。

申时行向朱载坖请求严禁私自阉割,首先就是民间所谓的刀匠,也就是阉割匠全部严惩,其次就是凡是私自阉割的全部充军,不准内廷收用,重申成祖的命令,永乐二十二年令:凡自宫者以不孝论。严惩这些私自阉割的人。

第三就是请求朝廷拨款,在北直隶大兴水利,申时行很清楚,种植棉花,需要大量的水利设施投入,在苏松等地,由于百姓和地方官府都相对比较富裕,所以能够在士绅和官府的号召下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大部分都不需要朝廷的投入,但是北直隶是百姓、官府都穷困不堪,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所以申时行请求朱载坖拨银子。

第四就是请求朝廷解决北直隶棉布的销路问题,申时行认为,朝廷现在也需要大量的布匹,班操京军的军服,京营、亲军诸位的军服等,朝廷应该有限采购北直隶的布匹,保障百姓的生计才对,只要百姓有钱了,朝廷才能收到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