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任命了礼科都给事中陆树德、江西道御史杨家相、工部主事易可久等在朝中精通堪舆之术的官员和钦天监为杜太后择定万年吉壤,这么大的动静自然免不了为外臣所知,得知此事的外臣们纷纷上疏,认为为杜太后单独营建陵寝有所不妥,本朝从无先例。
朝廷又开始鼓噪起来了,朱载坖对此事是早有预备的,朱载坖随即让太子朱翊釴上疏,称皇祖母吉壤未定,他这个孙子怎么好在这个时候举行大婚的,朱翊釴请求暂缓大婚,等到杜太后的吉壤确定之后,他这个太子再大婚也不迟。
这下一帮重臣都坐不住了,以内阁首辅高拱为首,迅速呈上题本,请求朱载坖不要暂缓大婚,不仅是高拱,张居正、陈以勤、吕调阳、张四维都向朱载坖上疏,请求不要改期,礼部尚书赵贞吉更是直接在奏疏中称:勿小臣之言,而妨国之大典。
这下赵部堂成功的吸引了火力,科道官员立即调转枪口对赵贞吉开火,怎么,我们这些监察御史、六部司官是小臣,你赵部堂、大宗伯就是好大一个臣子是吧?翰林侍讲学士汤显祖上疏弹劾赵贞吉,认为他如负隅之虎,暴戾异常,请求处分他。
朱载坖收到汤大才子的上疏之后,立即作出了反应,翰林侍讲学士汤显祖出位妄言,罚俸三月,以儆效尤!
同时重臣们还在苦求朱载坖不要改变大婚的婚期,朝廷不能失信于天下啊,这是已经昭告天下了的事情,岂可轻易改动啊,朱载坖丝毫不为所动,认为大明以孝治天下,太子更应该为天下臣民之表率,祖母吉壤未定,岂有大婚之理?
重臣们也看出来了,朱载坖就是拿太子大婚和太后吉壤捆在一起,要是太后的吉壤不能确定,朱载坖就不准备举行太子大婚,毕竟太后的优先度肯定是要高于太子的,朱载坖举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即便是言官也能说朱载坖不上路子,毕竟太后的吉壤不能确定,你就举行太子大婚,似乎不太说的过去。
礼部尚书赵贞吉再次上本,请速决吉壤以慰太后疏,赵贞吉在奏疏中称,礼部会同工部已经在天寿山附近考察好了吉壤之所在,就是当年世宗为其母章圣皇太后蒋氏所营建的陵寝旧址,大峪山林茅草郁,冈阜丰衍,风水极佳,当然世宗营建的地宫等尚在,也可以利用起来。
据工部尚书郭朝宾现场勘察后得知,当年世宗所营建的玄宫,内紫光焕发,和气郁蒸,门堂干净,宛若暖室,在此处为皇太后营建吉壤,是最好的所在,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迅速营建陵寝,同时和永陵互相呼应,遥遥相望,大峪山山川形势结聚环抱,诚天地之隩区,帝王之真宅也。极言此处风水极佳,而且大峪山师世宗生前亲自定下的地方,虽然最后蒋太后还是合葬显然,但是若是杜太后作为万年吉壤,未尝不是一件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