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认为,和红夷开放贸易,并无不可,毕竟红夷可以制衡佛郎机人,在南洋大明还需要红夷来制衡佛郎机,但是红夷和倭国的关系是朱载坖所不能接受的,朱载坖不希望倭国获得任何外来的技术然后强大自己,这是朱载坖所不能允许的。
所以朱载坖指令礼部尚书赵贞吉,在和红夷的谈判中,可以在其他条件上,甚至是关税上给予优惠,但是红夷必须中断和倭国的贸易,不仅如此,朱载坖要认为,要彻底摧毁倭国的手工业,使倭国的商品不能够和大明的商品竞争,这是大明现在要做的。
但是有关商贾之事,就不是很多重臣们所熟悉的,朱载坖是知道哪些人相对比较熟悉的,在重臣们走后,朱载坖召集东阁大学士张四维、兵部尚书汪道昆、提督钞关户部左侍郎鄢懋卿、总理盐政户部左侍郎王国光、工部左侍郎兼文思院使严世蕃等人商量此事。
他们要么是精通贸易,长期分管与财政相关的臣子,要么是出身商贾世家的臣子,他们都是精于商贾财赋之道的,同时蒋洲也来了,因为他对于倭国是十分熟悉了,需要通过蒋洲介绍有关倭国的相关情况。
朱载坖召集相关的臣子,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就是要保证大明在相关产品上的竞争力,不能容许倭国的产品和大明有任何竞争的可能,同时要用经济和贸易手段彻底封锁倭国,不准倭国从外部获取任何先进的技术,将倭国锁死在岛上。
蒋洲也介绍了现在倭国的相关情况,对于大明来说,倭国主要是在生丝、丝绸上和大明形成了竞争关系,至于瓷器,倭国的瓷器显然不是大明瓷器的对手,只要大明开放市场,倭国瓷器绝对不是大明的对手,比较令人头疼的是倭国的生丝。
倭国毕竟物价便宜,生丝和织成的丝绸价格便宜,虽然质量不好,但是胜在便宜,对大明的丝绸构成了威胁,这也是朱载坖最担心的事情,不过汪道昆等人认为也好解决,张四维他们经过商量之后,认为可以采取双管齐下的方针。
对于西夷,通过谈判使他们不到倭国去贸易,凡是与倭国贸易者,大明随即中断与他们进行的贸易,孰轻孰重,他们是很清楚的。同时让倭国无丝可织,利用倭国生丝价格便宜的特点,直接大量收购倭国的生丝,将倭国的生丝运往大明来纺织成丝绸出售就行了,同时向倭国倾销棉布、低价丝绸等,彻底击垮倭国本地的丝绸纺织行业。
张四维、汪道昆都是出身于大商贾家庭,对于这些操作不要了解的太清楚了,倭国和他们玩,玩不死他们,朱载坖大喜,随即命令张四维负责此事,可以直接和王直联系,务必要贯彻朝廷的旨意,哪怕减少收益都可以,先按死倭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