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大夫!”这个古老的传统,一直以来都像是一颗深埋于,大秦统治根基之下的暗雷,随时可能引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这种源自先秦时期的思想观念,犹如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大秦中期的统治秩序。
彼时,北方的文明惨遭胡虏肆虐,几近毁灭。大秦在废墟之上艰难地重建,国内留存下来的多是那些无力逃往南方的平民百姓。
他们之中,鲜少有人具备成为统治阶层的能力和资本。也正因如此,离石才有机会鼓动起这些平民,共同投身于大秦的复兴大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秦逐渐崭露头角,日益强盛,工业化造就了一批阶层。
曾经身为平民的一部分人,摇身一变当上了官员,过上了安稳舒适的日子后,便开始蠢蠢欲动,企图谋取作为官员所应享有的特权。不仅如此,他们更是搬出那些陈旧的古老传统,来为自己的诉求撑腰壮胆。
如此一来,离石所倡导的公平和平等理念,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强烈抵制与反弹。倘若不是后来报纸的应运而生以及识字率得以广泛推广,使得更多民众能够明辨是非、知晓真相,恐怕大秦真会如脱缰野马般失控倒退,再度恢复施行官员的特权制度。
其实,早在最初的时候,离石便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官员们的心思——既要享受特权带来的种种好处,又渴望进一步扩张自身的权力范围,同时还要确保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无虞,要把对自己有利的全归于自己。
尽管他深知这些官员乃是管理大秦的重要基石,但面对他们日益膨胀的欲望和私心,离石感到肩头的担子愈发沉重起来。
离石绝无可能抛下他们独自行动。正因如此,对于那些官官相护、以权谋私以及贪污受贿之事,他往往选择视而不见,佯装不知,先进行系统正规的统一教育。
将绝大部分精力都倾注于启迪民众智慧之上,并为此寻得了一个看似合理的托词——工业化进程急需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能够识文断字的人参与劳作。
在治理大秦期间,一众官员亲身领略到了工业化所带来的种种益处。他们深刻地意识到,拥有知识的工人不仅能够创造更为丰厚的财富,而且自身亦能借此从工业化的浪潮里,攫取更多的荣华富贵及切实利益。
然而,时光飞逝,官员们逐渐察觉到,随着受教育人数的日益增多,想要欺瞒民众变得愈发困难起来。
尤其是那一张张发行天下的报纸,犹如一把利剑,刺破了信息传播的重重障碍。昔日目不识丁的农民,如今借助报纸得以不断拓展眼界,知晓天下大事。甚至对于皇帝陛下的开疆拓土之举,他们亦是欢欣雀跃,极力拥护。
这种情形令得官员们心中颇为不快。以前,皇帝与平民之间的沟通渠道,皆需历经各级官员层层转达,现在,皇帝却可以通过报纸直接交流,做为中介的官员,已经开始边缘化。
舆论从未有过的强大起来,新情况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些识文断字的普通百姓,竟可凭借报纸直抒胸臆;而皇帝亦可透过这一媒介,直接与秦国民众展开交流互动。
此等局面,着实令官员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