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曹操最终也没把“曹军能打赢袁军”的信心给立起来,因为第二天一大早,贾诩就带着乘氏城已破且定陶城投降的消息来了。
“什么叫李曼成(李典)、张文远(张辽)临阵脱逃?荀公达(荀攸)、于文则(于禁)怎么可能投降?仲德(程昱)啊!元嗣(韩浩)啊!是我害了你们啊!”曹操知道乘氏城的结果之后,一度哭到失声,但是想到定陶那边的情况又气的半死:“朱文博(朱灵)、董公仁(董昭),我待这二人一直优渥,为何叛变啊!”
曹操的判断很准,他一听结果,居然就知道荀攸和于禁是被逼着投降的,而朱灵和董昭名义上投降,实际上就是叛变了,也主要是定陶城一直没开打,朱、董二人突然放鞠耀的部队进入定陶城管理。
“主公如今陈留城以北已无限可守,袁军一到,我们就得在陈留决战了,而且现在城中不过三万部队,袁显奕一旦休整完毕,至少八万大军,还望主公早做定夺啊!”贾诩立刻劝慰曹操,并且帮助曹操分析当前局势。
要知道,现在刚进入五月,陈留城周边种植的粮食还是绿的,根本无法收割,如果袁熙在六月前就攻打陈留城,那么曹操保住陈留郡的粮草一事就彻底告吹了,而颍川那边的粮草又有可能被刘备偷袭,现在还有个寇封在敖仓也会偷袭,这下曹操在河南的粮草很难保证。
在贾诩看来,曹操的下一步只有两个手段,要么让钟繇放弃关中,收缩至河南府,把寇封先赶出去;要么放弃徐州,让夏侯渊与曹彰联合,收缩至沛国,在东边给予乘氏城的袁熙压力。
至于在荆州南阳郡宛城驻扎的张绣,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刘备数次从新野跑到许都附近偷袭,他连动都没动过,每次都是“守备宛城,防止刘表偷袭”的说法。
“立刻通知妙才(夏侯渊)和黄须儿(曹彰)立刻带兵至睢阳,守住睢水下游,别让袁军有机可乘!”曹操这会儿哭的已经有点站不住了,而且头疾开始发作,但是听完贾诩的分析,作为君主,立刻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了贾诩的第二个判断,而且更为激进。
之所以曹操这么下决定,是因为,曹操的粮草运输的漕运主路线一直都是鸿沟水接睢水两条河的路线,虽然从兖州进入徐州还有一条济水接泗水的路线,可惜泗水这几年疏通的少,经常淤堵,而鸿沟水接睢水这条路线曹操一直在用,当初官渡之战就是靠着这条路线抗住的。
无论在豫州沛国城还是在豫州梁国的睢阳城,都是为了守护住睢水的下游,只不过睢阳城更靠北,靠近陈留郡,也更容易被袁熙在乘氏城的部队攻击到。
贾诩听完曹操的命令,立刻去执行曹操的下一步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