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10章 阻止“堡垒计划””(1 / 2)

在中东方面军全力攻略苏联高加索地区各个小共和国的关键时刻,大明王朝基于战略布局的需要,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将林虎将军所领导的顿河集团军群升级为东欧方面军。这一举措意义非凡,旨在进一步强化对东欧地区的军事掌控与战略影响。

东欧方面军的领导架构堪称豪华,方面军司令由经验丰富、战功赫赫的林虎将军担任,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风范,无疑是这支军队的定海神针。方面军参谋长则由胡贝中将兼任,同时他还执掌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之职,凭借其出色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为方面军的战略规划与装甲力量的运用提供坚实保障。伦斯基少将凭借着自身过硬的军事能力,被委以第五装甲军军长的重任,他将带领麾下的装甲力量,在战场上披荆斩棘。雷布斯少将因在过往战事中的出色表现,被晋升为中将,出任第一摩托化集团军军长,负责领导快速机动部队,为战役的推进提供强大的机动性支持。库尔班同样凭借卓越的军事功绩晋升为中将,担任第一山地集团军军长,其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将在复杂地形的战斗中发挥关键作用。

东欧方面军身负两大重要使命。其一,以库尔班中将所率的第一山地集团军为先锋,与高加索地区的车臣势力紧密配合,全力策应中东方面军在高加索地区的凌厉攻势,力求彻底占领这片战略要地,将高加索地区与罗斯托夫地区连为一体。如此一来,向北可对苏联的斯大林格勒形成强大威慑,向南则能震慑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极大地拓展大明王朝在东欧的战略影响力。库尔班中将与车臣将领向来交情深厚,彼此信任有加,在此次军事行动中,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将当地的苏军驱赶出去,结束了车臣人与斯拉夫人长达几百年的纷争,为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带来了久违的和平曙光。

东欧方面军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主力向西渗透,攻占刻赤海峡沿岸以及亚速海周边的广袤土地。这一行动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有效遏制苏军南下的步伐,还能助力德军在乌克兰稳固防线,确保轴心国在东欧战场的战略态势。刻赤海峡西边紧邻克里米亚和亚速海,一旦成功攻占此地,未来大明王朝的军队便可以在塞瓦斯托波尔登陆,并以此为依托,构筑一个功能完备的后勤基地,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

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美国的大力援助下,苏联逐渐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元气,重新组建了大批步兵师,兵力规模多达数百万人,充分彰显了人口大国在战争动员方面的显着优势。在库尔斯克突出部这个战略要冲,苏德双方都敏锐地察觉到其重要性,纷纷在此集结了海量的部队与先进装备,一场决定战局走向的超级大战一触即发。

时光悄然流转至1969年7月,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区已然成为战争的风暴之眼。德军在此集结了约4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这些钢铁巨兽排列整齐,宛如等待出征的钢铁军团;1.5万门火炮和迫击炮,炮口直指苏军防线,蓄势待发;3050架飞机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从空中给予敌军致命打击。而苏军方面,在美国源源不断的物资援助下,更是展现出惊人的战争动员能力。他们集结了7400辆坦克,数量上远超德军,形成强大的装甲威慑;2万多门火炮,构成了一道密集的火力网;3100余架飞机随时待命,夺取制空权。不仅如此,苏军后续还组建了大批预备队,累计兵力多达264万人,拥有

辆坦克、门火炮、6950架飞机。双方如同两只蓄势待发的猛兽,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发动这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超级大战,以争夺战争的主动权。

朱由检通过影密卫呈递上来的详尽情报,敏锐地察觉到德军在实力对比上处于劣势,他深知此时发动库尔斯克突出部大会战,对联军而言并非明智之举。

在这风云变幻的世界大战期间,朱由检身为一国之君,需时刻关注战局动态,无法长期在京城处理政务。因此,大明王朝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和德国的柏林分别设立了办公地点。其中,位于柏林的办公地点颇具历史底蕴,它选址在一座略显过时的公爵府邸之上,经过精心改建,一座名为鸿蒙天阙的小型行宫拔地而起。此地位置极为优越,与国会大厦和元首官邸的直线距离均不超过2000米,方便朱由检与德国高层随时沟通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