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穷秀才喜疯了
圣旨下,废除进士、举人、秀才名下田地的免税额度!
这一下,整个大明又炸锅了。
不过,这次并没有引来骂声一片,相反,很多穷秀才都喜疯了。
因为取消的免税额度朝廷会用银钱来补啊,而且,秀才是翻了倍的补,每年十两一个!
这点钱貌似不算什么,现在平民百姓干活的工钱那最低都是一两银子一个月了,一年十二个月那就是十二两。
匠户那更不得了,二两三两银子一个月那都算低的,四两五两银子一个月的都比比皆是。
至于屯卫军户,那就更不得了了,每家每户那最少都是五十亩地,一年产出的粮食那最少都是上百石。
也就是说,十两银子一年对于现在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多高的收益,但是对于穷得吃饭都成问题的穷秀才来说那却是笔巨款。
范进中举里就有一段,范进的老母亲饿得眼睛都看不见了,这才摸索出珍藏的鸡蛋来,让范进赶紧去换点米回来煮稀饭喝。
这也并非夸张,穷秀才就只读书,没有收入来源,家里若是没有地,那真吃饭都会成问题。
穷秀才那一般家里都是没地的,若是家里有八十亩地,那就不叫穷秀才了,那叫乡绅。
也就是说原本八十亩地的免税额度对于穷秀才来说就没什么用,他们最多也就能拿这免税额度去跟土豪乡绅换点粮食。
土豪乡绅那也不会按八十亩地的田赋来跟他们算,如果这么算,那换取这免税额度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这种属于投献来免税的地那最多能按田赋的一半来算,有些抠门的土豪乡绅按田赋的两成乃至一成算都有可能。
也就是说,以前八十亩地的免税额度最多也就能换来四石粮,根本就不够吃的。
这会儿八十亩地的免税额度换成十两银子一年就不一样了。
哪怕是在京城,十两银子也能买十石粮了,吃饱饭是不成问题了。
若是在湖广、巴蜀等产粮之地,一两银子三石米,那个四两银子就能吃到撑,剩下六两那还能买不少东西呢,丰衣足食那都不是问题了。
这猛然间从穷得三餐不继变成丰衣足食,穷秀才们自然喜疯了。
万历为了顺利废除读书人免税的地,甚至还命户部立马就给补发一年的银钱。
这一下,那些不怎么富余的进士和举人都乐开了。
这一百两对于进士来说那都不少了,如果不贪不腐的情况下,七品知县一年也才九十两的俸禄啊。
也就是说,朝廷补的银钱比他们干一年知县的俸禄还多。
而且,今年还不是就发这一回,年节之前还会发一回。
这就是两百两啊,这年头京城买个小宅院那也才几十两银子而已,这两百两对于两袖清风的清廉官员来说是多大笔巨款可想而知。
万历这么给进士、举人和秀才补发银钱貌似亏大发了。
这会儿大明活着的进士那是五千都不止啊,每人两百两那就是上百万两了。
举人那也有上万了,每人四十两那就是四十多万两。
秀才那更是上十万了,每人二十两那就是两百多万两。
也就是说,他今年一年就给进士、举人和秀才补发了三百多万两的银钱。
而且以后每年都得给进士、举人和秀才补发一百多万两,这个钱还会不断上涨,涨到两百多万两一年都有可能。
要知道,所有官员的俸禄全加起来也就两百万两左右一年啊。
他这么补发银钱不是亏大发了吗
其实不然。
他这么补发银钱其实是为了尽可能杜绝贪腐。
如果按新的枉法脏来算,七品知县的标准,那就是贪赃七两半杖七十,七两半到九十两杖一百,九十两杖一百抄家流放充军,九十两到九百两杖一百抄家全家流放充军,九百两以上抄家问斩全家流放充军。
现在进士功名一年就给补发一百两,谁再冒着杖一百抄家全家流放充军的危险去贪九十两那就是有病了。
而且,这个补发的银钱是年年发,九年就是九百两了。
谁再冒着抄家问斩全家流放的风险而去贪九百两那就是脑子有问题了。
当然,他这么补发银钱还是阻止不了那些贪念太重的官员。
他这么做其实也就是为了刹住贪腐之风,让大部分官员都不要冒险去贪腐。
这会儿正好清洗完一拨贪官污吏了,现在大部分官员应该还没开始贪腐。
他这个时候补发银钱,那大部分官员基本都能丰衣足食了,冒险贪腐的可能性应该会小很多。
如果他不补发这些银钱,以大明官员现在的俸禄,那真有很多官员会忍不住去贪腐。
贪官污吏如果多起来那可不得了,一个那最少贪几千上万两,两百来个那就能贪一百多万两了。
这次刑部查处的贪官污吏只有两百来个吗
两千多都不止啊!
诸如沈一贯、李戴之流那就更不得了了,一个那就是几百万两。
也就是说,他只要边补发银钱边严格执行新的枉法脏,每年因杜绝贪腐而省下来的钱绝对不止两百万两。
这生意其实一点不亏。
他还能因此获得那些清廉官员乃至所有穷秀才的拥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