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没落士族
楚藩被削,那金银财宝是一船一船的往京城拉。
会试恩科,那赶考的举子也如同百川汇流般在往京城赶。
一时之间,京城又变得热闹非凡,大街上那到处都是赶考的举子和呼朋唤友去看热闹的平民百姓。
这次会试恩科前来赶考的举子可不是一般的多,因为去年的乡试恩科让举人数量瞬间暴涨了将近一倍,来赶考的举人那都上万了。
这上万举人参加会试那还是有明以来头一回呢,还好京城贡院号房多,要不然那都容不下。
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初九庚申,会试恩科正式开始。
这天一大早寅时许,天还没亮,京城的大街小巷里便亮起了如同漫天繁星般的灯火。
那灯火不断往通明透亮的贡院汇聚,很快,贡院前的广场边已经人山人海,那些来的晚的举子都被挤大街上去了。
卯时还未到,自贡院到东长安街便排出一条几里的长龙来了。
可以说,这就是前所未有的科举盛事。
要是换做以往,同一时间活着的举人都不一定有上万呢。
那么,谁能从这上万举子中脱颖而出,成为连续两次恩科的幸运儿呢。
这个万历也很想知道。
二月二十七戊寅,还是酉时都过了,天都快黑了,王之垣和毕懋康这才匆匆扛着两卷贡士榜来到御书房中。
万历这次可是准备充分,他和小朱常洵甚至提前把晚饭都吃了,就为有充足的时间来看榜单。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甚至还问了句:“尔式、孟侯,晚饭可吃过了”
我们哪里有时间啊。
这次可是上万举子,那试卷多得,我们都快看得没时间睡觉了。
王之垣微微摇头道:“万岁爷,没事,我们这些天都吃得很晚。”
毕懋康也连连点头道:“是啊,万岁爷,阅卷这些天我们每天都要戌时以后才吃晚饭,这会儿还早着呢,我们一点不饿。”
那行吧。
万历闻言,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命田义和孙海将第一张贡士榜单展开来。
王衡、张以诚、许獬、曾可前、龙三益、王三才
这前面的他一个没听说过!
不过,这是好事。
这个时候能青史留名的那大多都是参与了党争的,这些人他没听说过,那就证明这些人没参与党争。
果然,他后面就看到一个大名人,刘宗周!
东林名将啊,这家伙这张嘴估计跟黄道周差不多厉害!
他毫不犹豫的抬手道:“此人殿试金榜倒数第一。”
呃,这个时候定倒数第一!
王之垣愣了一下,这才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万历继续往下看了半天,第一张榜单都看完了,竟然再没看到个青史留名的了。
这是因为他上次取士太多,还是因为这几年出的名人本就不多
他还有些不信邪,紧接着,他又命田义和孙海打开了第二卷贡士榜单细看起来。
这家伙,他瞪着眼睛又看了半天,终于在第二卷榜单都快看完的时候看到一个。
宋应昇!
此人在历史上倒是没有多大名气,这家伙之所以青史留名,那是因为有个了不得的弟弟,宋应星。
宋应星可不得了,《天工开物》古代的工业技术百科全书啊!
现在的大明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问题,这宋应昇不是宋应星啊。
宋应星人呢
万历想了想,随即问道:“这宋应昇什么出身”
您终于问了。
听闻您喜欢问举子的出身,我可是把这一千号举子的出身全记住了。
这就是忠勤。
王之垣不假思索道:“此子应该算是没落士族出身。”
没落士族
什么意思
万历颇为好奇道:“何谓没落士族”
这个是民间的说法。
王之垣细细解释道:“万岁爷,没落士族的意思就是其祖上曾出过比较有名望的官员,而其后几代却未有中进士乃至举人的。
不过,他们仍在读书,而且家里时不时还出几个秀才,所以勉强还能算是士族。
这宋应昇家里就是这情况,其曾祖乃是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名臣宋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而且还是病卒于任上。
不过,其祖父及其父这两代都没出过进士和举人了,其父也只有秀才功名。”
宋应星还有这出身
其曾祖还是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名臣!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他要这个人。
万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不错,三朝名臣之后,这宋应昇点为恩科状元吧,明日一早让他来见朕。”
啊
这前面顺数几名您给定个倒数第一,这后面倒数几名您给定个一甲第一状元郎!
您怎么喜欢反着来呢
王之垣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行吧。
忠君勤事。
万岁爷说怎么定,那就怎么定。
他愣了一愣,随即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万历这么搞莫说是王之垣莫名其妙了,宋应昇那也莫名其妙啊。
这次宋应昇那真是侥天之幸,去年他还只是个穷秀才呢。
谁知道,这突然之间连开乡试和会试恩科,取士数量还翻了倍的涨。
他竟然中了举人,而且还有了金榜题名的希望!
原本他也就是来京城试试运气的。
他都没预料到会题名贡士榜,他更没想到,当今天子还会召见他。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天早上辰时许,他便满脸懵逼的来到皇宫,来到御书房中。
万历一看宋应昇略带稚嫩的模样,明白了。
这小子估计也就二十来岁,宋应星还不知道有几岁呢。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假意欣赏道:“不错,不错,年轻有为。”
我年轻有为
去年我还是个穷秀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