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兴祖满心狐疑地缓缓打开那封信,然而当他的目光触及信中的内容时,一股无法抑制的悲痛如决堤的洪水般涌上心头,他的身体猛地一颤,随即像孩子一般放声痛哭起来。
信中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他的父亲顾统竟然被皇帝污蔑成叛党余孽,遭受了斩首示众的极刑!这怎么可能呢?他们明明没有投降啊,只是被抓捕了而已。可如今,朝廷在未查明真相的情况下,就这样草菅人命,将他的父亲残忍地处死,这让顾兴祖心中的愤恨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
一旁的朱棣见状,连忙上前安慰道:“贤侄啊,切莫太过悲伤愤怒。本王在此向你保证,定会亲率大军攻入京城,将那些蛊惑皇帝斩杀你父亲的奸佞之徒统统捉拿归案,交由你来发落。”
顾兴祖闻听此言,如溺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跪地磕头,涕泪横流地说道:“多谢燕王殿下!若能如此,小侄感激不尽!”
朱棣赶忙将他扶起,语重心长地嘱咐道:“贤侄,你且先好生照顾顾老将军,若有任何需求,尽可直接告知门外的士兵,无需拘谨。”
顾兴祖抬起头,用感激涕零的目光望着朱棣,再次跪地拜谢道:“多谢燕王殿下!”
稍过片刻,朱棣缓缓地从屋内退出,他的心中突然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窃喜。这难道不正是他那位大侄子送给他的一份厚礼吗?毫不查明的情况下就将人家的父母或是儿子斩首,这无异于逼迫他人造反啊!
然而,朱棣自己却绝不会如此行事。就在前些日子,他从耿炳文那里俘虏并收拢了多达七万余名的南军士兵。
面对这些士兵,朱棣的做法截然不同。他不仅给予他们充足的钱粮,还表示愿意留下的人都将被视为兄弟,而不愿意留下的人则可以拿着钱粮回家去。
原本,朱棣以为大多数士兵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拿了钱粮回家,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大部分人竟然都选择了留下。
这其中的原因,便是朱棣这种慷慨大方的性格深深地感染了众多南军士兵。他的人格魅力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这些士兵们心甘情愿地追随他。
回去之后,朱棣心里一直惦记着顾成的身体状况。他深知老年丧子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所以特意嘱咐徐妙云,让她每天都带着王府的御医去给顾成诊脉。
徐妙云自然明白朱棣的心思,她也非常关心顾成的身体,于是每天都准时带着御医前往顾成的住所。
而顾成呢,虽然因为儿子的离世而悲痛欲绝,但好在孙子一直陪伴在身边,这让他感到一丝慰藉。而且,经过御医们的精心调理,他的身体也逐渐恢复了一些元气。
日子一天天过去,当朱棣再次前来探望顾成时,发现他的精神状态已经好了很多。顾成见到朱棣,连忙起身相迎。
“殿下,您来了。”顾成的声音虽然还有些沙哑,但比起之前已经好了许多。